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长时间佩戴耳机。看剧、运动、通勤...已经做到了“机不离身”。心情郁闷时,戴上耳机才能屏蔽噪音,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但是经常戴耳机的人肯定深有体会,戴久了耳朵又痛又痒。比如这种耳罩式耳机。👇
个头又大又笨重,夹久了耳朵疼,外出携带也不方便。再如入耳式耳机。太容易藏污纳垢了!长时间不清洁,还会导致耳鸣、耳道感染。
久戴耳机没注意周遭,致交通事故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难道就没有一款安全听力、音质带感还久戴不累的耳机了吗?
听音乐的同时不耽误聊天、工作、开车,简直是运动、商务、社交型耳机的更优解!
它是不入耳的开放式设计,不堵塞耳道、不伤耳道,对耳朵敏感人群相当友好。
同时,还不会影响收听环境音。这种开放式的声学设计,可以让你随时保持敏锐,无需担心因为听不到环境的声音而遭遇危险。
而且比起传统骨传导耳机,长发女生佩戴起来也很优雅,不会压住头发。常见的骨传导耳机需要到耳后绕一圈
要追求音质,一定得选入耳式或者头戴式。这种气传导耳机本身就是功能性强于音乐性的。
它可以更好地保护耳道,也可以更好地收听环境音,但是,其传导方式本身就有较大损耗。
换句话说:1000+和100+的气传导耳机,音质差距还真不大!
而这一类产品差距较大的地方,是在于人体工学设计、佩戴是否舒适稳固。
近期开团的这款索尼旗下ambie·骨传导耳机,采用回弧舱体设计。佩戴起来完全无感,运动时也不会脱落。还有IPX5级防水,日常雨淋根本不怕;
还有脉冲DT3.0定向传音,声音精准传到佩戴者的耳朵里去,减少漏音。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一款耳机。
不管在哪里,缺了耳机给身上带来的“刺挠感“仅次于没带手机。
直到耳朵突然尖锐地疼一下,又或者持续发出肿胀的信号,才念念不舍地拿下耳机。
戴入耳式耳机,耳内形成密闭空间,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对鼓膜有所损伤。
近几年兴起的骨传导、气传导耳机,就是针对这么一种情况应运而生的。骨传导也挺好,但是戴久了会震得耳骨发麻,而且长发女生佩戴起来也相当麻烦,压头发。所以,这种耳夹式的气传导耳机,设计就实在太聪明了!
不仅是非入耳式,而且不压头发,不震头骨,实在太棒了!它佩戴起来非常简单,就像耳夹一样夹在耳朵上就好。
不放歌的时候,感觉就是运动风格的耳饰,甚至还有种「自带精灵耳」的效果,超显脸小单只仅重6克,比我日常戴别的耳饰都轻,轻轻松松挂一整天。
“C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佩戴起来很舒适,贴合不外凸,任你上下左右摆头都不掉。
而且这款耳机采用了脉冲DT3.0定向传音技术,可以自动调整声波的传导方向。
不用担心漏音的问题,还能够很好地保护耳道、耳膜,减少听力损伤。
蓝牙5.2的连接方案,在延迟,功耗和稳定性方面都有着大大的提升。
用它来打游戏、看电视,延迟控制在40ms之内,人脑几乎无法察觉。
充电舱可支持4次充电,每次充电后,耳机能续航12h。
给充电舱充一次电,就能支撑大约一周的耳机使用时长啦。
当然,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了,那我戴这款耳机,是不是百无禁忌,完全没有听力损伤的担忧了呢?
尽管这款传导耳机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耳道的健康,但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听力,最重要的还是——
“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要求非常震撼的澎湃音效,那这款耳机肯定不适合你。
但是,作为一个木耳来说,它的声音表现其实是不错的。
主要利用的是第四代SSQVP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技术、第三代SANAG-Acavity声学结构腔体。低频饱满,弹性十足;震撼的低频也并没有掩盖中高频的表现。
戴上好像声音是在周围的空间中围绕着自己的,而不是单单从一个小小的耳机中传出来。另外,还搭配了DT3.0定向传音,稳定性更强。
避免打扰到他人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隐私外泄的尴尬。
更搭载通话降噪科技。双麦克风阵列波束成形,即使身处闹市也能清晰通话。这款耳机和普通蓝牙耳机一样,也采用的触摸式操作。
敲击一下:接听电话;敲击两下:拒接/挂断;敲击三下:切歌…… 更重要的是,长时间佩戴,耳朵不会有令人难受的不舒适。
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请与我们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微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