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调动用户的理性思维,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把广告看完。市场的竞争导致谁的广告时间越短,表达越具体,越容易赢得爆单机会,这是鲁班行业大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不同的商家,对于产品不同的理解,以及对卖点不同的表达,但都要通过视频广告作为传播媒介,通过视频口述及声音的展现形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大脑,其中出现一些规律,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你现在1分钟内,心里不许想白熊这个词
拿起手机倒计时,把手机黑屏
我保证你脑子里一直飘白熊,你越抵抗,你想的次数越多。这是个几年都不见一次的词,但在此刻,有意让你拒绝去想,往往无法拒绝。白熊就是调动了你的注意力。在口播中一些刻意的设计,让用户脑里生成画面或想象,会容易调动用户注意力,先解决看的问题,再解决买的问题。
从创作口播稿开始,不推荐先打字写文案再改,推荐念出来,根据念得回顾再打出来。
常规写口播文案,是电脑打字敲一大段,删删改改,这是大部分人创作文案的行为习惯。
首先,使用打字习惯,就容易写出书面用语,书面用语和口语并不一样。
例如书面上押韵的用语,不但、而且、 既能、 又能等等,这些在现实中口语化表达较少听到的词语,包括刚才打的“较少”都属于书面用语。
或者一些书面排比句,“十几年从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到有点落后,到终于赶上来,到领先”,这不是普通场景讲话词,连领导平常都不这么讲话。
艾草-爱草
尽量-劲量
对词语错意字,是一词多解的表达形式,在脱口秀中经常被运用,是引起笑点的来源。
对字的改变,造成不同效果,根据应用场景来选择。
绞肉只要几秒钟
绞肉只需三秒
让用户去想自己认为的几秒钟是多少还是我们做了准确的描述,这是不同的表现手法。更准确描述每个词的意思,有助于让听众更能明白。
准确,也是一种限制,人为把时间限制在了3秒。
这款内衣比别的内衣都要舒服的多得多
我家内衣比其他家的面料要好
冗余表达法,在较短的广告时间进行表达不是很优写法。观众给不了你几秒注意力时间,一些词语在口播通顺情况下,要尽可能的精简表达,当然还要兼顾意思传递的准确。
内容越少,表述难度越大,随之传播效果可能越弱,这点冗余与精练的平衡,短为优。
三秒速热
三秒出热水
有些词更短,越短越容易抽象。
速热是概念词,出热水是现象表述。
不同的创作者,对此有不同理解,三秒出热水更容易引发理解画面感。
配音者身份价值歧义。
指定男配音师, 配音:“让我老公说“,这种切换身份配音,是否在大众用户所熟知。
使用熟知的用语或声音,可能会迎合大众传播,视频广告推流投放,虽是传达给精准用户观看,可也有一定人群覆盖基数,购买动机可能类似,个体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