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短视频、做家教、兼职翻译、开网约车……疫情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计划或正开展一门副业。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年轻人通过合理规划在副业上尝到甜头,更多的则是因一时冲动,让副业变成负业。

发展副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27岁的林某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国企广告公司工作。面对不定期的加班和不算丰厚的工资,她选择发展副业——拍摄短视频。一到休息时间或者恰逢不加班的节假日,林泽皓便和男朋友研究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视频和拍摄手法,最终选择定位情侣剧情类题材。

通过前期试水,林某的账号收获不少粉丝。为吸引更多流量,林泽皓选择每天更新。当时下班再累,也会跟男朋友商量拍摄的脚本,赶在一天结束之前将视频发出。

半年的坚持,让林某收获近100万粉丝,她也辞去本职工作,专心做短视频。

相比林某在副业上的成功,记者调研发现,更多年轻人正因发展副业而陷入焦虑。

余小姐是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员工,也兼职做某社群团购商的店长。她表示,每个月的收入会因为订单量有所浮动,大概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订单量大的月份收入会超过主业。

虽然工作都是线上操作,时间比较自由,但余小姐有自己的烦恼,例如每天在朋友圈频繁发布产品让部分好友觉得厌烦,兼职公司不定期的线上培训活动占用本职工作时间等。

干这个虽然收入还算可观,但总感觉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现在就是处于一个想放弃又不甘心的状态。余小姐说。

和余小姐抱有同样心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90后女生张丹在广州经营一家线下服装店,每天兼职开网约车。线下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多打一份工赚点租金。张丹坦言,主业已经消耗掉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副业时经常感到丧失耐心。

小心被副业割了韭菜

招聘网站前程无忧2021年发布的职场人副业调查显示,拥有副业的职场人中,有一半其副业收入不到主业的20%,仅有约6%的受访者表示副业收入高于主业收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年轻人不仅没有在副业上赚到钱,反倒花钱买教训。

现供职于广东某银行的周静就有被副业培训广告坑过的经历。她表示去年在网络上看到配音培训班的广告,称会对学员进行专业配音培训,学成后联络专业平台派单。

交了599元培训费后才发现课程很水,而且后期也没有给资源,作为业余人士基本上接不到专业平台的单子,只能当钱打水漂了。在某热门社交平台搜索副业,会出现带有你身边的年轻人都在从事副业年轻人,是该想想你的副业了等字眼的推文,副业被包装成职业刚需,激起不少年轻人的焦虑。

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请与我们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微信消息